企業文化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 開啟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新征程
發稿時間:2017-05-13

同志們: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第十三次黨員代表大會,是在我校改革發展進入新時代,全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開啟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新征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歷史性貢獻。一、五年工作回顧學校第十二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以來,黨委團結帶領全2校黨員和廣大師生員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和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出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舉措,制定了一系列關系重大的規章制度,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各個方面干出了實實在在的成績,始終保持政治穩定,沿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創建道路繼續前進并取得了新進展,為北大長遠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一)黨委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保落實,確保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北大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精神。學校黨委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徹到學?!丁笆濉币巹潯贰秾W科總體規劃(2016-2020)》等戰略規劃中,抓好頂層設計。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并取得實效。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黨的十九大期間,全校黨員和師生員工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完全贊同、衷心擁護、深受鼓舞。十九大閉幕后,學校黨委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第一時間召開黨委常委會、3理論中心組學習會、中層干部大會和全校黨支部書記大會進行傳達,組織專家學者深入研討,形成學習宣傳熱潮。黨委還結合北大實際,明確了“兩個全面融入”的工作主線:一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指導管黨治黨、辦學治校各項工作,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辦學思想、教育思想,以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用新思想培育一代新人;二是更加自覺地把學校發展方向同國家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融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深入貫徹落實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我校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校黨委研究制定了落實講話精神的六條意見,同時根據中央調研組兩次回訪調研的要求,聚焦問題狠抓落實。三年多來,我們按照總書記的指示,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創建道路,努力譜寫“世界上第一個北大”的嶄新篇章;引導學生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中央31號文件精神。近一年來,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學校黨委召開了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40多場座談會、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現場辦公會,制定了《實施意見》及10個任務4分解方案。各院系、職能部門、直屬附屬單位和各附屬醫院開展專題學習活動400余次,拿出了不少叫得響、立得住、師生認可的真招、實招,學校黨委認真總結這些生動鮮活的好經驗并加以推廣。積極配合中央巡視,堅決整改落實。2017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對北京大學黨委進行專項巡視。2017年6月9日,中央巡視組向學校黨委反饋了巡視意見。我們誠懇接受、嚴肅對待、照單全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標桿意識,盯住問題勇于擔當,改過不吝,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在兩個月的集中整改中,確定了41項整改任務,細化為362條具體舉措,并注重將整改成果轉化為制度建設成果,新制定規章73項,修訂規章42項。整改情況向全社會公開。通過巡視整改,強化了黨的領導,黨風、政風、校風、學風得到極大改善,廣大黨員和師生員工的精神面貌發生很大變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北京、服務北京、融入北京。聚焦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和“三城一區”建設,在中關村科學城重點布局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的研發,在懷柔科學城布局大科學設施研發,在未來科學城深化與大型企業的合作,在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孵化新型創新企業。牽頭建立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已啟動約150個項目,其中2/3以上實現了轉移轉化。以首都發展研究院、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庫為平臺,為首都發展獻計獻策。各附屬醫院5全力支持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投身城市副中心建設,主動對接雄安新區,融入首都“一城兩翼”發展格局。(二)綜合改革蹄疾步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第一部章程的制定。新中國成立之前,北大曾有過六部章程。2014年學校黨委主持制定了《北京大學章程》,經教育部核準生效。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我校正式頒布實施的第一部章程,是學校在依法治校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做好“兩校一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初步形成現代大學治理體系。編制并實施綜合改革方案,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進展。加強校務委員會、章程委員會、學科建設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各類委員會建設。探索加強學部職能。推動管理重心下移,使政策、資源向院系傾斜,提高院系自我管理、自主發展能力。梳理職能部門工作職責和管理服務流程。尊重學生自由選擇,深入推進本科教育改革。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初步建立了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重新梳理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大力加強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建設了一批有特色、高質量的跨學科本科課程組、項目和專業。尊重學生選擇,推廣元培經驗,實現學部內自由轉專業、全校范圍內自由選課。以課程“整合、融合、優化”和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內容,持續推進醫學本科教學改革。65年來,全校有28位老師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或青年教學名師,3人當選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北京市教學成果獎38項;編寫出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經典教材2種,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7種。以獎助體系改革為牽引,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率先倡導學術型、專業型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積極推進研究生獎助體系改革,把學校獎助金分配與崗位、工作職責以及培養質量掛鉤,實現資源配置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改革研究生招生機制,博士生招生全面實行“申請-考核制”。完善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模式,啟動醫學技術應用型和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點工作。深圳研究生院在培養國際化、應用型人才方面成效顯著。近年來,我校培養的博士受聘世界著名大學教職人數持續增長。著力抓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提升工作針對性、有效性。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舉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名師大講堂”,深入實施“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苯逃媱?,創辦“教授茶座”、“本科新生訓練營”、“鴻雁計劃”等品牌活動。各附屬醫院突出醫院特色,探索建立了“思創導師”等制度?!皥A夢北大?筑夢中華”、“砥礪高尚品行?踐行核心價值”、“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推進實踐育人”等主題教育活動效果顯著,在全國和北京市獲得獎勵。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構建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學生就業創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生7態系統正在形成,涌現出一批有廣泛影響的創業項目。學生資助育人取得長足進展,績效考評連年居于全國高校首位。學生會、研究生會在團結引導學生、維護學生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以山鷹社、愛心社為代表的三百多個學生社團成為繁榮校園文化的青春力量。加大輔導員制度改革力度。高標準招聘專職輔導員,設置學生兼職輔導員崗位,建立帶班輔導員和住宿輔導員制度并與研究生獎助體系改革相銜接,每年新選聘約500名博士研究生擔任本科生輔導員。強化輔導員考核和培訓,制定關鍵績效指標考核評價辦法。設立輔導員研究室。輔導員隊伍的結構不斷完善、能力顯著提升。鼓勵專任教師投入思想政治工作,明確專任教師擔任班主任的責任與義務,完成《班主任工作手冊》編制工作,構建班主任和輔導員相輔相成的工作格局。穩步推進師資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實現階段性改革目標,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建立并實施教學科研職位分系列管理制度,2014年起,新聘教研系列教師全部實行預聘-長聘制和基本年薪制;教學系列、研究系列實行合同聘任制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完善行政職員、教輔支撐和后勤保障隊伍的聘任、考核和薪酬福利體系,不斷提升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健全兼顧內部公平性和外部競爭力的收入分配體系。發揮專項人才政策的引領作用,促進基礎人事制度同步優化。2011年以來,22位北大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77位北大教授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768位教師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一批青年教師入選國家“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青年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和“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實施“博雅人才”計劃,通過聘任博雅講席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博雅青年學者和博雅博士后,形成了結構合理、支持有力的“博雅人才”體系。多位學者當選為外國院士,一批學者獲得了國際重要獎項或擔任國際組織和學術機構要職。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加強黨委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統一領導,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落實人員應聘、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綜合評價、專項崗位聘任考核、職稱評審中的思想政治要求,完善程序與環節,由校、院系兩級黨委進行前置考察、嚴格把關,堅決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加強教師教育培訓,近年來共2500余人次參訓。(三)推動學??茖W發展,辦學實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科學制定“雙一流”方案并穩步推進。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多次召開專家學者研討會,廣泛征求意見,凝聚最大共識,科學制定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被列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的41個學科都有切實可行的發展藍圖,各學部、各院系、各附屬醫院的專家學者們積極行動起來,把握重大契機,努力推進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做深做實基礎研究,加強前沿科技布局,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在稀土功能材料與低維碳材料、高維代數幾何、微腔光子學和超快光學、宇宙早期超級黑洞和最亮類星9體、奇點量子化理論、復雜天然產物全合成、病毒疫苗研發、化學小分子調控細胞命運、單細胞基因組學高通量測序、仿生三維石墨烯粉體的可控生長、超小型激光加速器輻照裝置、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雙光子熒光顯微鏡研制、變壓吸附氣體分離技術、碳基納米電子器件集成、超高清視頻編碼國家標準AVS2、創新藥物研發、新能源材料等領域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推進以臨床醫學為牽引的跨學科合作研究,在腎內科、骨科和創傷、血液、生殖醫學、精神疾病、生殖缺陷等領域居于國內領先地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校友捐資設立“北京大學屠呦呦醫藥人才獎勵基金”。啟動成立屠呦呦創新藥物研究院,搭建藥物創新平臺,凝聚各方資源,為新藥創制起到積極作用。2012年至2016年,北大(第一完成單位)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3項。涵育學術、激活思想,不斷強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國國情、中國問題出發,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推進學術話語體系創新,加快完善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的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考古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社會學、民族學、人口學、宗教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10《馬藏》工程、《儒藏》工程、《中華文明史》多語種版本、《二十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九卷本)、《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全七卷)、“國外所藏漢籍善本叢刊”項目、《北京歷史地圖集》、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中國健康與養老跟蹤調查等成果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在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中,獲獎總數連續多屆位居第一。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等新機構建設,成為營造良好學術氛圍、聚集全球高端人才的窗口和基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與24個?。ㄊ?、自治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和西藏大學、定點扶貧云南省彌渡縣取得新成效。高度重視醫療援藏援疆工作,近年來,各附屬醫院先后派出63名援藏專家、11名援疆專家。初步建成以國家發展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研究中心、國家治理研究院、新媒體研究院、海洋研究院、臺灣研究院等為代表的新型智庫體系。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各附屬醫院為北京乃至全國人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為建設健康北京、健康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2012年—2016年,6家直屬附屬醫院的門診量達到5000萬人次,急診量近300萬人次,出院總人數超136萬人次。各附屬醫院積極參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順利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現平穩過渡。與國家衛生計生委醫療管理服務指導中心共建國家醫療數據中心,發布北大11版臨床學科評估結果。辦學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構建起全方位、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格局。推進與世界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強強合作,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有實質內容和長遠影響的項目,設立匯豐商學院英國校區、建立北京大學醫學部-密歇根大學醫學院轉化醫學與臨床研究聯合研究所等。全面提升“留學北大”品牌質量,每年吸引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7000人次長短期留學生。打造海外交流項目集群,5年來通過近300個項目派出上萬名北大學生交流學習。打造高端引智項目,實施“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服務國家戰略,與“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開展教育合作,開設“一帶一路”外國語言與文化公共系列課程。承建10所孔子學院和46個孔子課堂。北京論壇的國際學術影響不斷擴大。為推動南南合作,促進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走上發展繁榮之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倡議,我校成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南南學院首屆碩士畢業生回信,給予充分肯定,寄予殷切期望。燕京學堂積極探索跨文化人才培養,被列入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成果清單及首輪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行動計劃。和諧美麗校園建設取得新成效。修編校園總體規劃,制定海淀本部校區總體規劃、昌平校區總體規劃,出臺《關于加強學校公共空間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主校園及周邊園區為核心,調整優化功能布局。建成學生中心、行政服務中心和后勤服務中心。改造學生公寓,新建或改建教學科研和服12務設施約20萬平米。推進繼續教育等非核心功能向校外疏解,收回校內和周邊產業用房約2萬平米用于教學科研主業。加強文物保護、水系恢復、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未名湖燕園建筑群和北大圖書館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大力推動校園信息化建設和數字信息資源服務。完善“校-院(系)”兩級籌資體系,教育基金會凈資產達34.79億元,2013年獲評5A級。

?

關于禁止假冒我司名義進行虛假宣傳及招商活動的聲明

求个另类网站